10/16(日)
18:00-21:00
臺東美術館
18:30
萬芳
萬芳以歌手出道,出版超過22張專輯,經典暢銷歌曲不計其數,尤以「新不了情」為華人世界家喻戶曉的名曲。早期作品溫婉高亢,扣人心弦,近年則展現人文質地和創作才華,跨界流行與傳統亮眼合作。1996年開始涉足劇場、電視、電影,成為演員之後,成績絲毫不遜於在音樂界的表現,2004、2008年分別拿下金鐘獎最佳女主角、最佳女配角的獎項。曾經擔任中廣音樂網電台主持人長達十七年,陪伴無數聽眾青春歲月。2018年首次登上台北小巨蛋、高雄巨蛋演唱會,均創下完售紀錄。2020年發行出道30年全新專輯《給你們Dear All》,入圍第32屆金曲獎七個獎項,並獲得評審團大獎。2022年受邀臺東美術館首位駐地藝人,為期二個月,與當地藝術進行不被定類的對話之旅。
演出內容:傾聽自己的聲音
文、樂、劇場、歌,無法定類的創作,從主流到跨界,多元性的特色,萬芳成為台東美術館首位邀請的駐館藝人。此次呼應「聲音藝術節-消失的聲音」主題,萬芳以駐地台東超過二個月時間,與藝術家的交流,市井生活的觀察與體悟,以及大山大海大自然帶來的衝擊與能量,彙整出“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外在,是對照投射我們的內在”的概念,所以消失的聲音也許是時候傾聽自己的聲音。
值得一提的是,除演唱歌曲之外,萬芳也以駐館藝術家之姿,將“內與外的鏡射關係”的概念主軸,邀請台東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共同創作裝置作品,及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同學參與製作,將在聲音藝術節舞台上,從歌裡看見山海,從眼裡聽見心跳。
19:30
Flyinsnow 飛雪
來自高雄的音樂創作者,自小學習台語歌曲與受台灣民謠影響,並自學古箏。演奏方式以台灣樂器,吉他、鍵盤、合成器、演唱人聲為主。也從都市、周遭的生活中的聲音取樣,將音景結合電子聲響,近年多以即興演奏為主。曾於2017年,赴印尼日惹與當地藝術空間Ruang MES 56共同舉辦東邦音響系統音樂節;並與自製樂器音樂家 Mo'ong共同創作與演出。
目前活動的身份為Flyinsnow 飛雪,汐祇 Shrine Of Floating Gods、2016年開始,亦為實驗音樂團體天語樂軒成員。並於館閣與軒社學習南北管音樂,亦參與廟會陣頭活動及演出。
演出內容:
將以類比合成器、鼓機與人聲演唱,做實驗電子的即興演出,將現場感受,轉譯為音聲流變。並與VJ王駝的影像共同演出。
20:30
李婉菁、王駝、張鶴耀、吳俊輝、葉澈、陳智涵、林晏均、薛紹君
李婉菁
音樂作品跨越古典、視覺、與現代實驗電子等風格,結合電腦音樂、配樂作曲、黑腔形式、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,與聲樂手、DJ、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《黑暗巴洛克》。
王駝
樂於從自然與土地上尋找素材靈感,期望把自身對於作品的觀點及感想透過VJ技術將影像再製後的光影投射於景象之上,揉合出現實以外的內心風景於現場,用投影構築人類幻想世界延伸至現實的通道。
林晏均
太鼓擊樂家,集禪靜與強勁一體,用鼓聲傳達生命的脈動,在與不同形式的藝術合作中碰撞出擊鼓的新樣貌。
陳智涵
演唱、詞曲創作者,希望能寫出很多故事、很多歌,以此來和世界產生共鳴。
吳俊輝
長期在台灣致力於實驗電影的創作、研究、教學、推廣與國際交流。實驗電影作品曾於法國巴黎龐畢度中心、美國紐約現代美術館、舊金山電影中心、台北雙年展、台北電影節等放映與展覽。
葉澈
影像藝術家,創作領域包括電影、錄像、MV、劇場、攝影、音像表演,多從影像的產製方式著手, 以不同的媒材本質,尋找個人情感或者人類共同經驗,創作出企及集體意識的作品。 目前專注於影像進入空間敘事的不同可能。
張鶴耀
台南市人。熱愛大自然和運動,興趣為音樂,旅遊和烹飪。目前定居台東,和四隻貓咪共處。美國明尼蘇達州聖母大學教育博士。
薛紹君
來自台東950Homies,因為愛上跳舞而流浪到大阪及紐約11年,肢體記憶都是來自於家鄉台東的大山大海與流浪旅途中的養分,深信身體形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型態、臉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個性、音樂能夠觸及言語難以到達的大腦,文字若辭不達意,就用肢體語言來補充說明。
演出內容:
1. 《扮仙》
為一異響聲音藝術作品,以敘事的概念發展而成。故事是說,一個八家將少年的清醒夢境。在深夜的廟會後,疲憊的八家將少年進入了夢境,在夢中他持續地跳著陣勢,無法停止,直到他真的成仙。這個作品曾經在美國、德國、哥倫比亞、韓國等地發表,本次將為《扮仙》首次增添影像與現場太鼓的演出。透過環繞式異響作品,把音樂創作者其台南家鄉廟會鬧熱的氛圍,以聲音藝術的形式與全世界分享。
影像:王駝
太鼓:林晏均
女聲:陳智涵
作曲:李婉菁
2.《時空飛行》
古董檯燈飄洋過海,隨著留學生在時空中轉移。每當燈一亮,在光亮中出現的會是哪一個時空?夢中的廟會?古董店的老闆。燈等人,人等燈。在台東美術館的時空,沒有軍機飛行的夜晚,在不同的時空,讓聲音飛行。
合作多年的藝術家們,一路上從聲音、影像在迷霧中翻躍,不刻意卻很在意的經營每一場的演出,在時空中劃出一方小宇宙,與觀看者一起生存。
呂克·南希曾指出:「是今日藝術,而非當代藝術。」
他在其《無用的共通體》,強調既不能認為共通體已經喪失了,也不能認為有一個可以實體化和主體歸屬的共通體統一性的組織,而是要在文學和寫作的共通體中展開獨一性存在的彼此的共在,並且在肯定與保護彼此之間的間隔,以此空無的敞開來形成無用或非功效的共通體。(呂克·南希,《無用的共通體》,2016)
這群藝術家亦是如此。這本是一個無法被分類的作品,呈現是這個共通體的流質。我想以“隱約”來形容–這場演出就是一種隱形的約定。所以很多問題是無法被回答的,或是,就算有回答聽者也不一定滿意...,那麼,就還是不要回答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
呂克•南希(Jean-Luc Nancy,1940—),當前歐洲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,他接續了德里達的解構思想,以共通體的非功效、基督教的自身解構、世界的意義與身體的觸感,擴展了解構的論域。代表作有《無用的共通體》《素描的愉悅》《繆斯》等
影像:吳俊輝、葉澈
文字/男聲:張鶴耀
舞者:薛紹君
作曲:李婉菁